目前我国对非典型肺炎诊断主要依靠发烧、干咳、胸透阴影、白细胞正常或下降等临床指征,尚无客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对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非典型肺炎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疑似病人的范围。目前,我国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有关专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利用分离到的新型冠状病毒病原体对病人血清进行快速抗体检测,通过对不同疫区临床确诊的42例患者血清检测,结果显示,其中40例呈阳性反应,对3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全部呈阴性反应,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这项技术2小时之内即可得出检测结果,为及早确诊非典型肺炎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潜伏期
指病毒或细菌侵入人体后,要经过一定的时期才发病,这段时期被叫做潜伏期。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为2至12天之间,通常在4到5天。
症状
有机体因发生疾病而表现出来的异常状态。非典型肺炎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呼吸急速、呼吸困难、肺部X光检验显示肺炎症状。
其他相关症状:头痛、肌肉寒颤、食欲不振、精神错乱、出红疹、腹泻。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非典型肺炎病征包括:发热、疲倦、发冷、头痛、肌肉寒颤、身体颤抖、眩晕、咳嗽、喉咙痛、流鼻水。部分病人偶有血丝痰,出现呼吸加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极个别病人出现呼吸衰竭,如诊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易感人群
容易感染非典型肺炎的人群。根据广东省的经验,在“非典”的发病人群中,中青年占***数量,而且以男性偏多。对于20-40岁的中青睥人来说,应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并不与患者亲密接触。
隔离
隔离是为避免传染,把患传染病的人和健康的人分开,以避免接触传染。目前,对被隔离进行医学观察的人不宜进行探视。考虑到此病可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染性较强,而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很可能是处于潜伏期的染疫病人。所以为保护市民健康,防止疾病传染、传播,主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安心休息,不宜进行探视。
另外,怀疑感染“非典”的病人,在去医院途中,***能为其他人的健康着想,尽量不乘从人员集中的公共交通工具,戴上口罩。如果乘坐出租车,***能主动把车窗摇下,保持良好的通风。即使不是得了“非典”,但如果出现咳嗽等症状,也尽量不要到公共场合,以免让其他人产生恐慌和紧张心理。
传播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非典型肺炎是经过以下方法传播:近距离飞沫(1米以内);直接接触到患有非典型肺炎的病人的体液或分泌物;间接传播。病毒可以在对象表面停留生存约3小时,如个人在这期间内与带有病毒的病人扬,或接触有病毒的平面,再接触眼、口及鼻,便可能受到间接传播。
输入性
所谓“输入性”是指外埠非典型肺炎患者到本地区后发病的病例。如中国体育彩票市非典型肺炎均为输入性肺炎,中国体育彩票市没有发现一例原发性病例。如中国体育彩票已确诊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主要来自3个渠道:一是山西某输入性家族病例及由其感染的医院医护人员;二是由香港到京在香港发病的72岁高龄的李先生输入性病例和由其感染的家属及密切接触者;三是由于旅游、公务到京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所以要富有成效地开展以控制传染为主的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预后
预后是对于某种疾病发展过程和***后结果的估计。非典型肺炎发生的病例到现在好几个月了,医学上的指标都正常,体能各个方面都恢复得好,没有什么后遗症。
纤维化
指以过度纤维组织代替正常组织,从而影响脏器工作的病变。就像皮肤受伤会留下疤痕一样,肺细胞受到破坏后会形成纤维化,长期纤维化会造成肺呼吸功能下降。非典型肺炎患者肺部局部可见纤维化,经治疗,肺部阴影消失。
病原体
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细菌、霉、病原虫、病毒等的统称。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经医学专家研究分析,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变种冠状态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学名的英文缩写)。
全基因组序列
专家从非典型肺炎组织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出了冠状病毒,并建立了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专家们通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肝、肺、咽拭子和淋巴结标本中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这一病毒的长度约为3万个碱基对(基因长度基本单位),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的成功,为追踪冠状病毒的来源,研制非典型肺炎的诊断制剂、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存在冠状病毒抗体,成年人高于儿童。各国报道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我国人群以往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在30%至60%,前苏联的抗体阳性率则在53%至97%。
1965年,医学专家用人胚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Hamre等用人胚肾细胞分离到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气管培养从感冒病人中分离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状类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这类病毒这冠状病毒。1975年国家病毒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了冠状病毒科。
变种
早期生物分类学上指物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在特征方面与原种有一定区别,并有一定的地理分布。现在多指在单一互相交配生育的种群中具有不连续变异的个体。本次的非典型肺炎病原体就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免疫力
是指个人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有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由于目前没有疫苗预防非典型肺炎,所以市民应该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
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是指对可疑的非典型肺炎患者和曾经与可疑或者颖似非典型肺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按非典型肺炎***长潜伏期采取措施,观察其健康状况,有否染病可能,以便让这些人在疾病的潜伏期和进展期内获得及早诊断治疗与救护,又可减少和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群。这是一项对可疑病人、密切接触者和周围人群的医学保护措施,所以被采取医学观察措施的人并不仅仅是疑似病人,还应包括可疑病人和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照顾非典型肺炎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或者曾经直接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和体液的,尤其是与患者共同生活的家属和参与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
副粘液病毒
研究显示,导致非典型肺炎的冠状病毒极可能是一种新的或突变的副粘液病毒。副粘液病毒的家族极大,是一种科别,包括立百病毒、亨德拉病毒、腺病毒、腮病毒、麻疹及副流感病毒、呼吸融合病毒及副肺炎病毒等,通常发生在5岁以下的幼儿,成人则较少。现在看来,这种致病的副粘液病毒极可能是副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交配后的新种,才有如此强的杀伤力。因为单纯的副流感病毒或呼吸道融合病毒的感染,症状多半较轻或常只是感染小孩,和这次对青状年的高感染率完全不同。
根据资料,副粘液(膜)病毒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各地陆续出现许多新兴的传染性病毒之一。1994年在澳洲发现的亨德拉病毒及1997年的梅南高病毒、1998年在马来西来发现的立百病毒均属此病毒科。
副粘病毒颗粒较正粘病毒大,多形性,但一般呈球状,有包膜。毒粒内有转录酶。副粘病毒一般对热不稳定,毒粒在无蛋白质的溶液中,4摄氏度或室温放置2-4小时其感染力可以丢失90%至99%。在酸或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对乙醚敏感。副粘病毒的复制对放线菌素D有抵抗。副粘病毒的复制与其他负链RNA病毒相似。未发现遗传重组。
死亡概率
到目前为止,专家把因非典型肺炎死亡的病例进行了一个总结。根据分析显示,这些死亡的病例原因如下:早期的一些人在发病以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才去医院,***终死亡;更多的是一些人本身就有一些其他疾病,比如心脏病、
糖尿病等,而且年纪又比较大,在发生非典型肺炎时,几种病碰在一起,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死亡。从大多数情况来看,非典型肺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不少病人已康复出院了。